許老師很細心的為我們談論九孔養殖的興衰與養殖技術,九孔主食是龍鬚菜,養殖的方法有立體養殖及平面養殖,平面養殖的人力成本底,但土地成本較高,每平方單位的產出較少。相對的,立體的箱網養殖,雖然人力成本較高,但是產量是平面養殖的十多倍,因此,現在除了小苗的養殖為平面養殖外,其他場都改用經濟效益較高的立體養殖。

圖二、立體的箱網養殖
許老師還特地幫我們介紹台灣東北角的養殖方式,北台灣的養殖最初是利用潮間帶開挖九孔養殖池,利用潮汐退供水養殖,直到改良到九孔單層養殖新法與改良深水立體式養殖技術,因此台灣九孔養殖產量開始大增。然而目前九孔陸上立體式養殖業也遭遇到發展瓶頸,諸如龍鬚菜無法四季供應、人工配合飼料有待開發、低養成率、物受氣候影響活存率、及龐大的電費技出等皆是。

圖三、許老師取出九孔為我們解說(箱中可見龍鬚菜)
在擬好訪問目後,許老師從他的背景到成為林園著名的養殖戶歷程一一向我們道述,他說,在從事教師行業時他就嗅到養殖業的經濟前景,認為養殖業只要能夠掌握好技術認真管理,其實有很好的利潤空間,所以他便棄教從漁。
剛開始養魚時因為不懂技術,經過與學術界、同業及自行進修後才漸漸的順手,如今他能成為林園僅存的二戶九孔廠之一,就是因為他有向學的背景,做事僅慎、努力求取新知而得來的。他也順勉同學們做事的態度能夠決定你的人生高度,要在競爭中得到生存,必要有良好的生活態度。

圖四、訪談養殖戶許老師(一)

圖五、訪談養殖戶許老師(二)
九孔池採用立體方式,大約一星期由工人來餵養一次。許老師新自為我們吊掛一排九孔,每個有七層,所以這種養殖方式的產量就是比一般傳網的高七倍之多。九孔的幼苗經過體外受精後會依附在貝殼上,養殖業者再把這成功育種的九孔移到養殖池內。我們問到為何九孔要在室內養殖而不須陽光,許老師說其實陽光是九孔的間接殺手,因為陽光會使藻類生態改變,矽藻藻類也只是海中的植物,藻根分泌的藻酸會阻止九孔生存。

圖六、準備將九孔箱吊離水面
我們清楚的看清楚了害羞的九孔窩,一箱中有很多的九孔,我們也看到它尚未吃完的龍鬚菜,許老師說這些龍鬚菜是用購買的,大約一星期由工人來餵一次,雖然多了一些人工成本,但也增加不少的產量。許老師說九孔的生長過程中若其環境因子變化不大,如小溫在20-30度之間,飼料能充分供應,則不論在海上或陸上養殖皆能快速成長,自幼苗開始約一年的時間即可達上市規則銷售喔。九孔原始的生態習性喜欢棲於水流急的地方,幼貝在漸淺的地方生活,長大後移入深海石縫,到了產卵生殖期又移向淺海處。今天人工養殖用的黒策網也是依造九孔的習性而設計的。

圖七、九孔養殖箱內部

圖八、九孔養殖示範

圖九、取出九孔為我們解說

圖十、與老師在談論九孔

圖十一、大家認真的認識九孔

圖十二、認真的許老師

圖十三、準備下水囉—九孔

圖十四、下水後的水池風貌

圖十五、參訪成員在養殖池旁合影
許老師表示九孔已經面臨到很大的困境,如今場內閒置的池相當多,經由許老師的說明及我們在網路上查的資料表示,九孔面臨的最大困境在於(1)病毒
(2)水溫。
因為水溫的升高,所以學者在藻種分析上發現,過去不曾見過的劣等藻群,間接成為了致命殺手。 海洋大學養殖系教授
陳衍昌:「種類多,矽藻會互相競爭,武器就是分泌膠質,很不幸的,這些膠質就細菌的溫床,細菌附著上去,特別是溶藻弧菌附著上去的時候,整個微環境就變差了。」染菌九孔容易脫落致死,又因大量海藻出現,缺氧暴斃,海藻生態出現前所未見的世代交替,節節高升的海溫,儼然成為推波助瀾的幫兇。
海洋大學養殖系教授
陳衍昌:「海水溫度上升,造成生物的新陳代謝加快,數量增多,如果藻苗模板只有少數的種類,沒有競爭,膠質會少,相對微環境就會變好。」
資料來源:大愛電視 http://www.newdaai.tv/?view=detail&id=66166

圖十六、空池休養中(一)

圖十七、空池休養中(二)
我們非在離開時和許老師合照,非常感謝許老師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陪伴我們了解九孔,讓我們見識到、耳閒到林園的特產—九孔的興衰史。

圖十八、與許老師合影
●
TOP ● |